作者简介

张德广曾任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外交部欧亚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中国驻俄罗斯大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

我与俄罗斯朋友罗高寿交往近三十年,最初认识他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时,罗高寿已经是苏联外交部的重要官员和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中苏两国政府开始国家关系正常化谈判之后,我才有机会与罗高寿近距离接触。

苏联代表团的团长是伊利切夫副外长,罗高寿是副团长;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是钱其琛副外长,我是代表团中的一个小专家。谈判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

由于我与罗高寿的身份相差悬殊,我很少有机会能与他直接交谈,我对他的印象更多来自观察和感受。谈判涉及许多重大原则问题,双方都不乏攻击性言辞,常常发生激烈交锋和尖锐对立。

我发现,罗高寿总是不动声色,端坐在那里,偶尔与眯着眼睛的伊利切夫耳语,然后在纸上快速写着什么……时隔多年,有一次我们轻松地谈起往事,罗大使说:“两国关系正常化谈判时,钱部长的发言中引用了一句俄罗斯谚语‘砍倒木桩,篱笆自然倒’,这出自阁下的手笔吧?”

这使我大为惊诧,罗高寿不仅还记得这个小小的插曲,而且猜中这句话是我出的点子!这个谚语是我从俄语字典中找来的。所谓“木桩”是比喻在两国关系中的重大障碍,具体指苏联在蒙古和阿富汗驻军、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等。引用这个谚语是要苏联做出努力,排除两国关系中的这些障碍,消除对中国的威胁,两国关系也就自然可以实现正常化了。

作者(左)和罗高寿在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后院湖边合影留念。(图源:《大使回忆:中俄关系的难忘岁月》)

伊利切夫听了钱其琛团长的发言后一时语塞,我看到罗高寿贴近他的耳边嘀咕什么。伊利切夫开始反驳,他大讲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外交政策要讲“阶级立场”,称苏联驻军不对中国构成任何威胁。最后他提高声调,加重语气说:“至于‘砍倒木桩,篱笆自然倒’的说法嘛,我们从来没听说过俄语中有这样的谚语。我请中国同志们注意,我们是俄罗斯人,无论如何,我们的俄语总比你们的俄语强吧?!”我想起了这段小故事。罗大使听后捧腹大笑,并承认伊利切夫的这句话是他的提示!

1996年是中俄关系中一个标志性年份。这一年,中俄双方商定叶利钦总统于4月24日访华。我作为主管中俄关系的副外长与罗高寿大使为此访的准备工作进行了密切的合作与接触,有些细节至今记忆犹新。

1985年,双方代表团参观大同云冈石窟。前排左三起为罗高寿、钱其琛、伊利切夫,后排左三为作者。(图源:《大使回忆:中俄关系的难忘岁月》)

在叶利钦总统抵达北京的前一天,我突然接到罗大使的电话,他说:“张部长,你好!有个紧急情况需要向你报告。”我回答说:“罗大使,不要客气,有什么事请讲。”

罗高寿告诉我,叶利钦总统在飞往远东的专机上看到两国外交部已经协商一致的共同文件,认为我们两国的关系必须从“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协作”水平。叶利钦总统还亲自审定了一段措辞,征求中方意见。

我请罗大使把俄文的表述方案发给外交部欧亚司。欧亚司把俄方措辞译成中文并送到我的办公室。我对译文作了调整,即去请示常务副外长田曾佩同志。田部长看后表示,迄今为止我们只同巴西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建立战略协作关系是件大事,要请示中央。

由于叶利钦次日即将抵京开始访华,我既感到事关重大,又觉得时间紧迫。于是,我让秘书当即上呈请示,不到一个小时程序全部完成,一字未改。

我立即打电话给罗高寿大使,告知中方同意在这次高访中双方宣布建立中俄平等信任的、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4月24日,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会谈后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声明,确认两国决定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次日,中俄两国元首分别飞往上海,出席中、俄、哈、吉、塔五国领导人会晤并签署了关于建立边境地区信任措施的多边协议,从而开启了著名的“上海五国”进程。这次会晤成为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的历史起点。

我和罗高寿大使也是那次上海五国会晤的参与者。会后,我们都得到了一份会议全体人员的合影。我把这张照片珍藏着。每当我在照片上看到罗大使的形象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沉思良久。

时隔十几个春秋,国际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当年,我们这些亲历者虽然也认识到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及举行上海五国元首会晤都是中国在欧亚地区的重要外交举措,也预感到这两件事对国际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但我们当时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深刻地认识到它对实现中国和俄罗斯各自的强国梦和推动多极化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

2001年我赴莫斯科出任驻俄罗斯大使之前,罗大使在一次联欢会上致辞,表示俄方欢迎我担任中国新任驻俄罗斯大使。记得他用汉语幽默地对大家说:“张部长是腿上绑大锣,走到哪里响到哪里!”他的汉语发音如此纯正,谚语用得又是那么生动形象,全场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和快乐的笑声。

有一次,我们全家看凤凰卫视的节目,正好是著名主持人阮次山在采访罗高寿。阮先生讲道,罗大使的儿子现在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也是俄罗斯的出色外交官。罗大使接过话茬说:“是啊,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罗高寿汉语很好,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十分敬仰孔子及其思想,多次访问过孔子的故乡曲阜。我出生在孔孟之乡,也是个尊孔者,所以儒学也是我和罗大使的一个交流话题。他向我介绍俄罗斯的儒学研究状况,这使我在莫斯科当大使期间有机会与嵇辽拉这样的资深专家结识并进行合作。我曾为嵇辽拉翻译、出版孔子著作筹集资金,并为之作序。俄罗斯朋友告诉我,《四书》《五经》的译著是普京总统的案头书。

2002年,作者(右二)和罗高寿(左一)大使陪同访华的普京(左三)总统游览长城。(图源:《大使回忆:中俄关系的难忘岁月》)

2003年,我的家乡济宁市(曲阜所在地)人民政府委托我把一尊一米多高的孔子木雕像赠送给俄中友协。罗高寿及家人应我和夫人的邀请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做客并观赏这尊雕像,我们再次共同探讨了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国际关系的意义。

2005年,罗大使结束长达13年的在华任期,离京回国,我是到首都机场为他送行的唯一中国人。当时我的身份是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不是中方官员。在分别之时,我感到罗高寿情绪激动,神色怅然若失,不像往常那样不管在什么场合或者谈论的话题多么重大,他都是泰然自若。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我们的交往十分频繁,十分友好,但一直是工作层面上的接触,现在他要离任回国了,我一下子感到,更确切地说是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好伙伴,我们已经成为真诚的好朋友了!我们紧紧拥抱,互道保重,依依惜别……

时间过得好快!2008年3月,我作为中方代表参加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赴莫斯科观察俄罗斯总统选举。在莫斯科期间,我邀请我的一些老朋友到使馆共进晚餐、叙旧。

晚6时许,副外长卡拉辛、前副外长洛休科夫和帕诺夫、杜马议员科科申、俄中友协会长季塔连科等陆续来到使馆,但议会上院副主席梅津采夫和上院议员罗高寿迟迟未到。于是我打电话给罗大使,他在电话里告诉我:“张部长,我和梅津采夫乘坐一辆车,出车祸了……梅津采夫副主席头部被撞,上医院了……我受了轻伤……你们先开始吧。”

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担心。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高寿蹒跚地出现在宴会厅门口。我们大家一下子都站起来,向他走过去。我和他紧紧握手,拥抱……

在那次晚餐中,罗高寿以及俄方其他朋友和专家向我反复说明,梅德韦杰夫接任总统后,普京制定的外交路线和对华友好政策不会改变,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继续深入发展。此后的事态发展证明,这一信息是真实的。

2009年9月,我作为民间组织的领导人,率“和平之旅”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了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我们与列宾美院的艺术家们进行了交流并与马尼洛娃副市长举行了友好会见。在莫斯科,我们受到了俄罗斯文化部部长阿夫杰耶夫的接见。

访问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与罗高寿有一次令人难忘的见面。那时我正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参加活动,工作人员说罗高寿大使要见我,他正在使馆院内等待。我非常高兴,立即与陪同人员离开活动现场去见他。

我走到使馆等候厅,那是个巨大的空间,我扫了一眼,看到罗高寿手里拄着拐杖,坐在廊柱旁边。我远远地大声向他打招呼。他颤抖着站起来,向我伸出手。原来,他听说我在莫斯科,事先并未联系就突然出现在使馆。罗大使是从伊尔库茨克乘飞机飞行数小时,刚刚下机就直奔中国使馆来见我。

我非常感动,邀请罗大使到会客厅一叙。他说:“不用了,就在这里谈工作吧。”他建议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建立传统医学合作机制,让宝贵的中医和其他成员国的传统医学为大众的健康服务。我也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愿意同他一道努力,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罗高寿当时已是77岁高龄的老人,健康状况已经不太好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事业心,他绝不可能专门从远东飞回莫斯科找我谈这件事!至今,当我记起那次见面的情景时,他拄着拐棍的形象依然历历在目,令我动情。

2010年春,得知罗高寿因病住在宽街的北京中医院治疗,我和夫人前往探望。医生说,罗大使两腿因车祸受伤,血液循环受阻,如果中医治疗无效,发展下去恐需截肢。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十分沉重,非常担忧罗大使的健康状况,但我们强作笑颜,尽量与罗大使谈论一些有趣的事情。中午,罗大使坐到轮椅上,他的夫人推着他横穿医院门前车水马龙的大街。在一家中餐馆,我宴请了罗大使和他的陪同人员。

2012年3月初,我又一次以观察员的身份来到莫斯科,参加上合组织观察俄罗斯总统选举。俄罗斯外交部的朋友们告诉我,罗高寿正在中央临床医院住院治疗,我即去医院探望。

走进病房,只见罗高寿斜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明显比上次见面时消瘦了许多。他努力直起上身,微笑着向我打招呼,用汉语说:“你好吗,张部长?听说你来莫斯科了,我很高兴。”我坐到他身边,紧紧地与他握手。

交谈中,罗高寿表示,他当然投普京的票,虽然国内外有些势力竭力在俄罗斯煽动“颜色革命”,支持反对派闹事,但他坚信普京一定会当选下届总统,并长期领导俄罗斯人民实现强国梦。在简短的交谈中,罗高寿再次提到上合组织应积极开展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与病榻上的罗高寿告别。

我回国后过了一个多月,突然收到俄罗斯友人发来的一条手机短信:“罗高寿大使于七小时之前去世!”

我呆呆地坐在沙发上,脑子一片空白。俄罗斯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位真诚的朋友!我失去了一位好伙伴!


图文转自:外交官说事儿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