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脉北麓的丹霞口镇,彩色丘陵在阳光下铺展成大地的调色盘,明清时的驿站土墙里,还嵌着丝绸之路的驼铃余响,而镇上的羊肉面馆飘出的香气,与远处丹霞的赤红相映——这座藏在丹霞地貌中的古镇,藏着河西走廊的风霜与烟火的温热。从镇远楼的飞檐到丹霞观景台的栈道,风沙打磨的石缝里,裹着臊面的筋道与沙枣馍的甘甜。

丹霞博物馆:大地年轮的密码簿

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丹霞岩层的切片泛着奇异的光泽,层理间的纹路像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午后的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复原的古驿站模型上,骆驼俑的背上驮着丝绸与瓷器,仿佛下一秒就要踏响西行的征途。讲解员指着沙盘里的褶皱山脉,“这里每一道色彩,都是风与水写了亿万年的诗”,话音未落,窗外的真实丹霞正被夕阳染成金红,与模型相映成趣。

镇远楼:戍边岁月的守望者

镇远楼的青砖墙上,弹痕与砖雕交错,明清时的戍边将士曾在此瞭望狼烟,楼内的大鼓还留着当年报警的震颤。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爬上楼檐的兽吻,守楼人推开木门,“吱呀”声里,仿佛能听见当年士兵换岗的脚步声。楼下的集市上,卖沙枣馍的阿婆掀开笼屉,金黄的馍馍裹着蜜甜的沙枣泥,香气漫过楼前的石板路,与楼角铜铃的“叮当”声,都是古镇的心跳。

羊肉面馆:烟火里的河西滋味

清晨的面馆里,老师傅抡着擀面杖,面团在案板上“砰砰”作响,拉成的面条在滚水里翻腾,捞起后浇上滚烫的羊肉臊子,撒上蒜苗与辣椒,红油在碗里晕开,像极了窗外丹霞的色彩。食客们吸溜着面条,额头渗出细汗,就着刚出炉的糖油糕,甜香混着肉香钻进肺腑。邻桌的老人们用方言聊着当年的丝路故事,筷子碰撞的声音,与远处丹霞风吹过沟壑的“呜呜”声,都是古镇的呼吸。

丹霞观景台:天地共舞的色彩盛宴

日落前的观景台,游人的身影在栈道上移动,像点缀在彩色地毯上的棋子。夕阳把丹霞山染成炽烈的赤红、橙黄、绛紫,沟壑间的阴影随光线流动,仿佛大地在缓缓舒展腰身。有人举着刚买的沙枣汁,甜味里带着阳光的灼热,远处的山脚下,古镇的炊烟正袅袅升起,与丹霞的壮阔相比,这人间烟火更添了几分温柔——这是河西走廊上,大地与人类最和谐的对话。

香港环球卫视《每日一品》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游历名胜古迹,展现华夏魅力,见证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编稿: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