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被洙泗两水环抱、孔庙规制护佑的古城,砖瓦间藏着儒家文化的根基与华夏文明的密码。从庙堂的礼乐声到街巷的书香气,每一步都踩着历史的经纬,像孔府的匾额般厚重,似杏坛的松柏般长青。

孔庙:万仞宫墙内的礼乐传承

孔庙是曲阜的“文明圣殿”,藏着两千五百年的尊孔史脉。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逝世次年),历经秦汉奠基、唐宋扩建、明清鼎盛,如今的规模是明弘治年间定型的“九进院落”,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庙内“万仞宫墙”照壁象征孔子学问高深,大成殿的盘龙石柱(每根柱上雕刻500余条龙)为明清皇家规制,杏坛遗址传为孔子讲学处,碑林藏有从两汉到民国的5000余块碑刻,其中“成化碑”以2340字详述孔子思想对治国的意义。漫步其间,红墙黄瓦与千年古柏相映,仿佛仍能听见春秋时的弦歌与历代帝王祭孔的礼乐,一砖一瓦都在诉说“至圣先师”思想如何成为中华文化的主干。

孔府:天下第一家的宗法印记

孔府是曲阜的“世家缩影”,藏着宗藩制度的活态标本。作为孔子嫡长孙的府邸,它与孔庙相邻,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为明嘉靖年间扩建,号称“天下第一家”,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贵族庄园。

府内“天下第一家”匾额为乾隆御笔,前堂供处理公务、接待官员,后宅为家族起居,“内宅禁门”分隔公私,“贪”字照壁警示族人戒贪。库房曾藏有朱元璋赐的“衍圣公”金册、明清历代服饰与饮食器具,甚至保留着孔子后裔延续86代的宗法礼仪记载。一进进院落不仅是家族居所,更是中国古代“家国同构”制度的生动注脚,砖瓦间藏着千年世家对“忠孝节义”的践行。

孔林:古柏深处的生命哲学

孔林是曲阜的“千年墓园”,藏着中国人对生死的敬畏与传承。作为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自公元前479年孔子葬此,历经2400余年从未间断,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现有坟冢10万余座,古柏10万余株。

孔子墓前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为明代所立,东侧是其子孔鲤墓,南侧是其孙孔伋墓,形成“携子抱孙”的格局,暗合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观。林中柏、桧、柞、榆等古树遮天蔽日,其中“子贡手植柏”传为孔子弟子端木赐所栽,已有2500余年树龄。穿行其间,墓碑与古柏交错,既见个体生命的终结,更见家族与文化的永续,一抔黄土里藏着中国人“慎终追远”的生命观,也见证着儒家文化如何跨越千年依然鲜活。

香港环球卫视《每日一品》栏目探寻华夏文化瑰宝,游历名胜古迹,展现华夏魅力,见证非凡传奇!


香港环球卫视  媒体中心

编稿:刘紫丹

责编:黄建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